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可爱的豆丁海马:不寻常的人工繁育过程

2014.06.26 08:40:26
1 / 16
每天早晨,这两只巴氏豆丁海马都会进行30到60分钟的同步颤动。
196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来源:新浪科技

可爱的豆丁海马:不寻常的人工繁育过程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s)每天早晨都会来到旧金山的斯坦哈特水族馆,近距离观察一个小水缸里的豆丁海马。他靠得很近,不仅因为房间的光线较暗,而且因为所观察的对象十分善于隐藏。巴氏豆丁海马(学名:Hippocampus bargibanti)具有橙黄色、布满突起的身体,当它们把微小的尾巴收起,在水中摇摆的时候,像极了珊瑚的一部分。

  巴氏豆丁海马是最早在水族馆中展示的海马种类之一,而理查德·罗斯则是最早对它们在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的生物学家之一。当灯光缓慢开启,罗斯也逐渐看清了两只巴氏豆丁海马。它们的体长都在2.5厘米左右,面对面一齐颤动,并互相摩擦着吻部和头部——这一“仪式”是它们繁殖周期的一部分。在14天的繁殖期中,它们将产下60到70只幼海马。“仪式”完成后,这对海马会立即脱离原先附着的珊瑚,将尾部紧紧卷起,雌海马将卵产到雄海马的育儿囊中,由后者进行授精和孵化。

  “整个过程非常奇特。”理查德·罗斯在水族馆的同事马特·万德尔(Matt Wandell)说道。罗斯和万德尔希望到6月22日时,可以观察到这对海马到达水族馆——时间是5月20日——之后第三次产下后代。

  巴氏豆丁海马所栖息的珊瑚为黄色海扇(学名:Murciella paraplectana)。成年之后的巴氏豆丁海马会一直生活在黄色海扇上,这也是它们从未被人工繁育成功的原因之一。与其他珊瑚不同,黄色海扇并不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它们的能量通过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获得。在水族馆中,含有浮游生物物质的混合海水被不间断地抽进水缸中,并模拟海流使水体循环。混合海水中含有丰年虫、桡足类、北极红虾、贝类饲料和轮虫等,可以同时为黄色海扇和豆丁海马提供食物。

  人工养殖黄色海扇的难度极大。水族馆馆长巴特·谢泼德(Bart Shepherd)对罗斯和万德尔说,他们必须能养活黄色海扇三年以上,才能够开始养殖豆丁海马。今年早些时候,两位生物学家培养的黄色海扇终于活过了三年这个坎。5月18日的夜间,万德尔和一位当地潜水向导来到了马尼拉以南约128公里的佛得角岛水道,这里被海洋学家称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中心”。

  潜水向导指引万德尔来到水深24米处一株黄色海扇前面,在万德尔拿出一块黄色海扇的同时,潜水向导拿出一根细细的金属棍,轻轻地戳着一雄一雌两只巴氏豆丁海马的尾部。海马脱离了原先栖息的海扇,游到了万德尔手中的黄色海扇上。接着,他将这块海扇放到罐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带回了水族馆。

  豆丁海马不仅仅是大型海马的微缩版,它们还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关键特征。例如,它们的鳃并不是在头部两侧,而是只有一个位于头部上方的单独的鳃。在已知的8个豆丁海马物种中,有7个已被命名,其中巴氏豆丁海马是最早被发现的。巴氏豆丁海马的分布范围最广,体型在豆丁海马中排在第二,也是对栖息地环境最为挑剔的种类之一。

  目前,豆丁海马的生存现状受到严重关切,斯坦哈特水族馆的研究人员在将样品运送回国之前,不仅需要获得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许可,也需要菲律宾政府和当地市长的批准。

  让我们回到斯坦哈特水族馆,在两只巴氏豆丁海马所在的房间内,还有许多高高的、养着水母的圆形水缸;一些长而浅的水池中养着珊瑚;此外还有许多冒着气泡,养着众多鱼类的鱼缸。在并排的圆形缸中,两群幼年巴氏豆丁海马已经可以像成年个体一样游动。其中一个水缸的顶部放着一片黄色海扇,较早前孵出的那群幼年海马已经开始附着在上面。

  接下来几周,这些幼年海马将逐渐成熟,水族馆的科学家们也在酝酿着一次展览。时间还没有确定,因为这些海马还十分幼小。据理查德·罗斯介绍,一些海马将被送到其他水族馆,开始新的繁育项目。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官方微博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

最新的科学讯息,精彩的震撼图片,体验科学,感受自然。

新浪手机

新浪手机

新浪手机官方微博,网罗全球最新最酷手机资讯!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