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5日 09:19
2015年02月15日 09:19
2015年02月15日 09:19
2015年02月15日 09:19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智利的一台天文望远镜捕捉到了一幅令人震惊的景象:距我们1300光年之遥的“上帝之手”。
所谓的“上帝之手”又称CG4,是一团彗形球状体。在这张壮丽的图片上,这团灿烂的星云如同一只巨大的手,正在抓取附近的星星。
虽然在这张图片上,“上帝之手”显得十分突出生动,但它其实是一团很黯淡的星云,因此业余天文爱好者很难观测到它。
天文学家认为,它的能量来源是一颗超新星爆发后剩下的密度极高的残骸,但其具体性质目前尚不明确。
1976年,在位于澳大利亚的英国施密特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人们首次发现了这几条长长的、彗星状天体。而正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尽管它们和彗星毫不相干,人们依然把它们成为彗形球状体。
它们具有密度很高的、黑暗的、布满尘埃的头部,以及黯淡而细长的尾部,通常由船帆座超新星遗迹(Vela supernova remnant)指向甘姆星云(Gum Nebula)的中心。
虽然这些天体离我们相对来说并不遥远,但天文学家依然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它们,因为它们发出的光芒十分黯淡,因此格外难以寻获。
这张照片中的天体CG4又被称为“巨兽之嘴”,也是彗形球状体之一。
照片上显示的是“上帝之手”的“手掌”部分,形状如同巨兽的头部,直径约为1.5光年。
该彗形球状体的尾部向下延伸,没有在照片中显示出来,其长度约为8光年。因此从天文学标准来看,这是一团相对较小的星云。而通常来说,彗形球状体的体积都相对较小。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彗形球状体都处在银河系中比较孤立的位置,由惰性气体和宇宙尘埃构成,周围包裹着温度很高的电离物质。
CG4的头部是一团厚厚的气体和尘埃,全靠附近的恒星照亮,才能在照片中显示出来。而由这些恒星释放出的辐射正在逐渐摧毁云团的头部,侵蚀云团中散射光芒的细小尘埃。
然而,由欧洲南方天文台超大望远镜拍摄的图片显示,CG4的云团中仍含有足够的气体,足以产生几颗和太阳一般大小的恒星。
CG4等彗形球状体的形状为何如此特殊?天文学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种说法认为,彗形球状体最初可能是由球状星云演变而来。球状星云的附近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会对其产生一定干扰,从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新形状。
还有一些天文学家则认为,是恒星风及附近温度很高的恒星产生的电离辐射赋予了彗形球状体这种特殊形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原始星云便会产生一些奇异的变化,如产生“象鼻”形状,并最终演变为彗形球状体。
要了解更多信息,天文学家需要弄清彗形球状体内物质的质量、密度、温度及体积。而这些都可以由分子谱线测量得出,对于这种波长为数百万米的光线来说,使用分子谱线是最容易的方法。而只有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阵列这样的望远镜才能担此重任。(米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