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罗塞塔探测器新发现:彗星本身没有磁场

2015.04.15 08:29:41
1 / 3
“双哑铃”状的67P彗星,菲莱号在其中的“小哑铃”登陆,进入休眠状态前和彗星“接触”了四次。
25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罗塞塔探测器新发现:彗星本身没有磁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航局的罗塞塔飞行器发现67P彗星本身并没有磁场。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它回答了本次探险任务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形成类似67P彗星的“冰泥球”的过程中,磁场是否发挥了作用?而罗塞塔提供的证据表明,磁场在彗星形成过程中很可能没有作用。这也意味着,45亿年前,早期太阳系的天体存在另一种主要形成过程。

  欧航局的科学家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大会上公布了新发现,他们的相关文章也已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支持新发现的数据部分来自罗塞塔飞行器,部分来自登陆器菲莱号。菲莱号是罗塞塔释放的彗星登陆器,于去年11月份在4公里长的67P彗星登陆。菲莱号和罗塞塔都携带了敏感磁力仪,两者分开后,都对自己的周边环境开始了一系列测量。菲莱号和罗塞塔不仅可以检测太阳风的磁场,也能检测自己运动时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菲莱号的这种能力使得科学家知道登陆器运行方向的变化和电子仪器的活动,也有助于科学家控制登陆器的“腿”和吊杆。

  通过分析磁力仪吊杆的运动和登陆器的旋转方向变化,科学家确定了菲莱号第一次接触67P彗星表面的时间。众所周知,菲莱号在第一次接触彗星后又弹到了空中。数据表明46分钟后,菲莱号在运动了630米后,又一次和彗星表面接触。但在这次接触中,菲莱号碰到了类似峭壁的地质结构,因为数据显示菲莱号开始翻跟斗。此后,菲莱号又运动了600米左右,然后和彗星表面有了一次比较稳定的接触,在被轻微弹起后最终停留在彗星上。菲莱号在电池耗尽前,拍摄了一些照片,然后便开始了休眠。

  为了将整个着陆过程描述清楚,科学家整合了菲莱号下降过程的很多信息,但关键信息在几次反弹过程中。在反弹过程中,菲莱号没有检测到磁场力和高度存在关系。而如果彗星内部存在磁场,菲莱号接近表面时磁场力会增加,远离时则会减小。

  当然,这并不是说彗星表面的材料不能被磁化。实际上,彗星灰尘微粒中的磁铁就含有铁。(愿愿)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