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分享微博 分享微信 回到顶部

青山绿水大别山 脱贫攻坚父女档

2017.09.29 18:04:32
1 / 18
左图:郑朝阳在黄尾镇平等村上山查看饮水工程的水管铺设情况;右图:郑毓在头陀镇卫生院(拼版照片,9月20日摄)。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地带,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  有一对父女党员共同坚守在岳西县扶贫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被人们称为“脱贫攻坚父女档”。父亲郑朝阳1998年入党,2004年担任岳西县黄尾镇平等村村支书,成为脱贫攻坚带头人。女儿郑毓在父亲的感召下2013年入党,目前在距平等村20公里的头陀镇卫生院当护士,着重从事健康扶贫。郑朝阳是土生土长的平等村人,近年来,他带领平等村把产业扶贫作为主要举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茶叶、高山茭白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提升“造血”功能,支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们这里,春季有茶叶,夏季种茭白,秋冬季有中药材,只要勤劳,一年到头都可以有固定的收入。”郑朝阳自信地说。郑朝阳还带领村民在道路硬化、饮水工程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现在的平等村,组组通了水泥路,村民可乘车出行,再也不用像以前徒步翻山越岭。2017年,通过实施贫困户饮水工程,村里又有19户贫困户喝上了放心水。2016年至今,67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2014年,平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6户372人,到2016年,经过省级监测评估,脱贫95户316人,剩余的贫困户力争早日出列。“平等村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出门通了路,喝上了放心水,街道也干净了……”长期外出的村民回到家乡都忍不住这样说。投身扶贫事业多年,郑朝阳说,既然加入党组织,就要一心为党的事业,为群众的事业。“我选择走这条路,那必须走到底。” 郑毓2015年到头陀镇卫生院工作以来,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鉴于有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郑毓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健康扶贫,帮助贫困户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她的帮扶对象都住在远离头陀镇的山区,因为怀孕行动不便,郑毓最近难以像往常一样上门走访,她就时常通过电话了解帮扶对象健康状况,继续帮助他们借助惠民医疗政策治“病根”拔“穷根”。“父亲一直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是榜样,我要跟他学习。”郑毓说。  郑家父女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但就是这些默默奉献在大别山扶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共产党员,贯彻执行国家扶贫政策,一点一滴改善家乡面貌。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大别山片区脱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悄然变化,数量稳步减少,仅2016年片区脱贫人口就达93.6万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仅自身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了自己的家庭和后辈,传承着共产党人优秀的传统和品质。这种“红色传承”矢志不渝,生生不息,激励一辈又一辈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 摄
2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